当前位置:兵团理论网 >治疆方略
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党性教育 作者:卫东刚 来源:兵团日报 发布日期:2023-10-30

  红色文化是党性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作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物质载体,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 。十三师新星市坚持以历史记载为脉络,充分挖掘利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方式、优化环境,不断推动红色文化内涵融入党性教育,使之成为砥砺新时代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食粮。

  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途径

  党性教育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而应根据实际创新方式,体现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十三师新星市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性教育。

  一是巩固课堂教学法。抓住党性教育这条主线,把新疆哈密、兵团十三师新星市碎片化的红色旅游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将分散在各处的红色文化资源串联在一起,完整呈现新疆哈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史、兵团十三师新星市屯垦戍边史,让党员干部能够有系统、整体的了解和认知,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是深化现场教学法。利用参观学习、现场祭奠、专题讲解等现场教学机会,不断创新党性教育形式,把现场教育与游学教育、体验式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党性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利用好、发挥好,使其成为十三师新星市党性教育的“精神家园”和坚强阵地。

  三是创新情境体验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角色扮演,设定历史场景,营造现场模拟情景,让学员在“看、听、唱、走、做、感、悟”中亲历体验、激发想象,感受与历史的情感共鸣,推动党性教育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四是开设红色文化大讲堂。针对党员干部团体、军队军人团体、青少年团体等人群,开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星市红色文化大讲堂”。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定制不同课程体系,以体验式互动式教学增加学习趣味,在教学互动中传承红色基因,实现寓教于乐。

  优化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环境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巨大的思想价值、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是教育人、培养人、涵养人的精神沃土。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要充分融入党性教育的环境,就必须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将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精神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精神支撑,激励广大群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激发广大群众团结奋斗的前进动力,更好地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推向前进。

  一是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社会环境。发挥红色文化中英雄人物对社会舆论的引领作用。例如对在新疆哈密剿匪战斗中牺牲的六军十六师副师长罗少伟、修建红星一渠时牺牲的王德、“全国甲级战斗模范”王耀群、兵团劳模王焕兰、张礼臣,山东女兵刘会英、刘丽兰、蒋凤英等人,大力宣传他们曾在十三师新星市抛头颅、洒热血,一身正气忠骨埋他乡的感人事迹,激发全社会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打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渠道方式。依托河南文化援疆项目,充分利用红星军垦影视基地,建设团场红色影视城,加强与国内各类影视公司的合作,拍摄发行一部能够反映兵团屯垦戍边史的大型电视剧《兵团颂》。重视红色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宣传。例如红星二场地窝子旧址是目前全疆全兵团范围内发现的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地窝子旧址,但在国内的热度还不高,罕有人知。建议成立兵团地窝子文化带建设联盟,定期举办地窝子文化带师(市)论坛,在经济、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等领域进行交流探讨,实现全疆全兵团地窝子文化一体化发展。

  二是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党校环境。红色元素融入校园环境。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在校园内张贴红色标语、悬挂党的领导人和革命先辈的名言警句、树立红色雕像、宿舍摆放红色书籍等,打造“红色主题教室”“军垦特色学员宿舍”“红色主题餐厅”等载体,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提升校园精神文化载体。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风、学风建设之中,依托党校校史馆,提升内部环境及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将红色文化育人贯穿党性教育全过程。健全党校制度文化环境。将红色文化资源纳入校训、校规和管理中,为党员干部养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规范指导。

  三是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家庭环境。加强红色家风创新性。举办家风故事会、演讲比赛以及小品、“关键岗位”党员领导干部家属同上“家庭助廉课”“崇廉尚德·好家风润万家”等家庭廉洁文化系列活动;推出“孝廉文化”微信小程序,以音频、视频、漫画长图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构建良好家庭风尚,自觉培育廉洁家风。增强传承红色家风自觉性。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破除“官本位”、不搞特殊化,严格家风家教,将红色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文明建设,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者单位:十三师党委党校)

责任编辑:李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