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所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做好新疆工作,要坚持工作力量下沉,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组织体系和工作力量要直达基层,充实基层一线力量。”新时代如何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切实发挥好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特殊作用,推动兵团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兵团体制优势和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是建立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建统领兵团基层治理,首先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加强兵团各级党组织的主题教育学习,培养造就高水平高素质干部队伍;巩固深化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发挥好团(镇)、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指挥和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团场党委和街道抓基层治理工作职责,优化完善团场(镇)、街道综合性内设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提高团场社综办、综治中心协同高效组织实施基层治理各项任务的能力,形成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探索推行“党建+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如八师石河子市推进党建工作由团连“垂直管理”向社区“区域整合”转变,由“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转变,做细做实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总结提炼出值得推广的好经验。
二是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强化法治保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兵团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法治兵团的题中之义。新时代兵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保障作用,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连队(社区)创建活动,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冬季群众法治大培训、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深入开展“三学一去”和“以案释法”等警示教育,凝聚共建法治中国的强大力量。
三是建立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工作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这方面可学习借鉴一些已有的好经验好做法,譬如,四师可克达拉市以德治教化创新推动民族团结,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充分利用连队社区职工文化大讲堂、周一升国旗等时机,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教育,让各族干部群众真正了解新疆历史沿革、民族宗教发展演变过程,增强明辨是非,自觉抑制歪曲新疆历史的言行。三师五十三团通过创建民族团结文化大院和文化长廊,展示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厚植中华文化根基,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职工群众心灵深处。十四师昆玉市二二四团社区以党建引领促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区,组建由各民族党员参加的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开展邻里互助服务活动,进一步凝聚各民族团结合力,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四是建立党建引领兵地融合工作机制,强化协调联动。兵地融合是兵团作为新疆重要组成部分的体现,也是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良好和谐的兵地关系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只有兵地相互融合、顾全大局、共谋发展,才能保障新疆的社会稳定,促进边疆的长治久安。与其他一般省市不同,新疆地方行政辖区内均含有兵团实际管辖地域,这就意味着兵团与地方在行政版图上形成犬牙交错、彼此融合的天然态势。兵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在推进兵地融合上发力,可学习借鉴三师伽师总场建立兵地毗邻村连联合党总支建设工作机制的做法,探索创新兵地基层党组织结对联建、兵团连队与地方村 (社区)结对共建,强化区域各级党组织协调联动;一师十二团,充分发挥兵团在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兵团连队与邻近村走动互动、结对帮扶;二师二二三团,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等措施,加快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形成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新局面;三师四十二团与岳普湖县联合开展兵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手拉手”活动,促进兵地青少年深入交融、共同成长,为深入推进兵地各民族和谐相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是建立党建引领民兵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兵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在“民”的属性上多做文章,建立适应兵团基层治理体系的民兵工作机制。推动民兵管理融入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一支能够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新时代兵团职工队伍;积极研究推动民兵队伍纳入兵团各级应急管理体系,择优将基层行业性社团、专业救援力量、志愿者队伍成建制编入兵团民兵组织,为兵团基层治理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兵团党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