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兵团理论网 >治疆方略
兵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探索 作者:付英 来源:兵团日报 发布日期:2023-10-18

  “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的突出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准群众诉求,及时解决基层群众的困难和矛盾。”为兵团进一步丰富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指明了方向。

  兵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价值

  促进了党的群众路线在兵团基层治理中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依然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职工群众矛盾诉求和问题困难出现新变化,迫切需要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创新推动群众路线的实践发展,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多元调处。兵团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推动组织体系和工作力量直达基层,在强调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同时,更侧重和突出服务群众,实现“小事不出连、大事不出团、平安不出事”的基层治理目的。

  推动了兵团基层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枫桥经验”是从实践经验的探索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等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要素,运用到兵团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是在兵团特殊体制下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探索,是对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加快建设法治兵团、平安兵团等基本问题的理论回答,实现了兵团基层治理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统一。

  兵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实践

  构建了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一是根据“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功能结构,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最大程度把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社会基层治理资源有序下沉,积极推进基层自治共同体的塑造,逐步建立起“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三是社会基层治理主体多方协同价值逐步健全,有效整合各类解纷资源,切实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四是社会基层治理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互补,不断丰富多元解纷机制技术应用场景,为群众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在线纠纷解决服务。

  构建了多元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一是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整合行政机关、专门机构、社会组织、民间人士等多方力量,加快构建非诉纠纷化解综合体系。二是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注重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公证、律师调解等各类非诉解决方式之间的有机“联动”和“补强”提效,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实现对家事、商事、行政、民事等各类纠纷化解的全面覆盖、高效对接。三是坚持区别对待、分类调处,注重情、理、法并用,对于常见小矛盾小纠纷,依靠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从快就地化解;对专业领域矛盾纠纷,依托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引入业内专家、专业力量,发挥专业优势及时有效化解。四是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将“早派工、晚研判”的结果数据化,办结进度可视化,提升纠纷化解效率。

  加快了平安兵团、法治兵团建设。一是着眼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数据化支撑、精细化防控、网格化巡控的基层治理体系,努力提升化解社会矛盾、减少消极因素、营造和谐氛围的能力,提升职工群众安全感。二是坚持法治创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持续推动连队(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网络全覆盖,形成政府主导、律师参与、职工群众受益、持续发展的法律顾问工作长效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健全完善社会矛盾风险排查预警机制,定期召开网格员、联户长会议,及时发现、收集和上报各类矛盾纠纷,增强主动发现和获取不稳定因素的能力,及时化解各类纠纷及群体的矛盾风险。四是搭建契合基层治理共同体构建的载体阵地,成立“共治共享党建联盟”、设立“一站式多元共治中心”、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资源优化和服务升级。

  (作者单位:兵团党委党校)

责任编辑:李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