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到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汇报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可见,在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各级党员干部一直需要扛在肩上的责任,更是需要各族群众共同来完成的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疆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的最坚强有力的保障。新疆和兵团的美好未来需要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同心同行、共同奋斗,唯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守好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疆和兵团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安全的大环境,从而更好满足各族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需要提高认识、群策群力、全面覆盖,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定期开展调查研究,盯紧工作开展进度,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要做好常态化的宣传和培训,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使用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宣传及培训方式。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注重挖掘和提炼基层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和宣传,切实提高各族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物工作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新疆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把文物用好用活,要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还历史原貌、用文物发声,增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科技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互动性,不断提升网络服务平台功能,切实将丰富的文物资源转化为文化润疆的素材。同时利用好声光电技术,运用3D重建、空间延展、虚拟重现等手段,突破静态模式,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在更好地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中将它们利用起来,延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对青少年的现代文明教育、科普教育。一要充分认识加强现代文明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是造就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的基础性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二要建立健全科普教育组织网络,广泛开辟科普活动场所,利用好科技馆、学校等各类场所,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打造科普活动场地,推动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三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内容的文明教育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青少年教育全过程,增强教育实效性。
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立足实际出台制度性、科学性、针对性的政策举措,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评价体系,对各地互嵌式工作开展科学的评价指导,总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作者单位:巴州党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