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集中在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特定事件、特定人物上形成的精神现象相比,兵团精神不仅仅是特定时间段和特殊时期产生的精神成果,也是一项伟大事业长期积累、延续和发展起来的重要精神现象,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体现了渊源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传承久远的特性。不仅同中华民族精神有着直接联系,而且同革命传统精神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直接的联系。兵团精神的实践载体——兵团事业,是一项具体而又独立的事业,同兵团精神形成了相互对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适应屯垦戍边的使命是兵团精神的价值指向,这是一项有着明确内涵和具体要求的目标指向。兵团精神所依存和服务的屯垦戍边事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军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遍布于新疆各个不同的人文地貌环境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形态和广泛的适应性。兵团精神也将伴随着兵团事业的发展而长期存在。所有的这些特性,都表明兵团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一、 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要求兵团精神与时俱进
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在适应社会形势变化中展示出来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社会形势是一种宏观的社会状态,对兵团人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可以称为时代条件。时代条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社会结构形式的重大变化,就会导致新时代出现。经济形势同社会形态相比变化更加迅速,会因为国家政策因素、国家经济结构、国家发展方式以及各种社会影响因素的变化而不同,体现了国家在不同条件下的发展状况。时代条件的变化,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带来新的挑战,提出新的要求。兵团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形势。时代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兵团事业的发展,影响对兵团精神的现实需要、实践运用、宣传评价和价值体现,影响到兵团精神的实践主体的行为取向。要使兵团事业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和国家形势变化,就必须将新时代的精神要求吸收到兵团精神之中,赋予兵团精神新的时代特色。
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团精神经历国家经济社会宏观环境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既丰富了时代精神的内涵,又影响到兵团人生存发展微观环境和兵团精神实践客体的变化,并通过微观环境变化对兵团人提出新的精神要求,推动了兵团精神的不断发展。解放初期,以在战争废墟上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作为国家的经济主要目标,全国人民振奋精神,将新中国的喜悦转化为为国民经济恢复作贡献的激情,经过3 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成功地实现了国家发展目标。这一时期,正是兵团事业奠基时期,兵团的前身驻疆人民解放军响应国家的号召,以高昂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于新疆的经济建设中,为新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兵团精神的形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起点。
随后,国家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家要求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创业精神去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项新事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一项项重要的事业不断发展,逐渐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时期,正是兵团成立、第一次创业和大发展时期,由集体转业的部队官兵、支边青壮年、大中专毕业生等组成的兵团人,面对新疆的戈壁荒原、人迹罕至之地,以节衣缩食、白手起家、改天换地、“戈壁滩上建花园”的豪情,开创了兵团事业,也为新疆的发展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直接促成了兵团精神的形成。“文革”时期,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许多重要精神资源被抛弃,革命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精神文化传统受到破坏,导致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这一时期,也是兵团事业受到冲击、体制被解散的时期,兵团创业者们的精神被否定,对兵团精神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调动全国人民的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也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时期,正是兵团恢复和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几代兵团人珍视和发展的兵团精神重新得到肯定、总结和推广。兵团创业者们吸收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因素,推动兵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时期,也是兵团精神的实践环境条件最好的时期和兵团精神同时代精神融合最充分的时期。
二、 不断改善的客观环境促使兵团精神与时俱进
兵团精神是兵团人面对客观环境的挑战时展示出来的精神状态。这种客观环境是兵团人具体的微观实践环境,包括兵团人面临的具体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等客观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同兵团人的实践互动的。客观环境可以影响兵团事业发展、影响到兵团人的行为,兵团事业的发展和兵团人的行为也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兵团事业就是在适应和改造客观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过程从总体上讲是客观环境同兵团事业相互适应的过程,使客观环境随着兵团实践的深化、兵团人的活动方式而不断改善。但这种总体上不断改善的趋势并不代表兵团事业发展的每个阶段、每个层面都会更加适应,客观环境也随时会出现各种变化,使兵团事业的发展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对兵团人的实践(包括物质的实践和精神的实践),也会提出新的课题、新的要求,能不能回应好这些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兵团事业新局面能否顺利开创,这要求兵团人用新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展思路、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来应对。兵团精神表现为兵团人面对这些课题和要求时的态度,体现为迎难而上、勇于创新,用科学思维去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精神面貌,这必然带来兵团精神不断与时俱进。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兵团面临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兵团人的精神状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兵团精神不断丰富发展。打开新疆的地图可以看到,兵团团场多分布在沙漠边缘、国境沿线、远离城市的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兵团创业者们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课题,能不能在这些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坚守下去,这既是对兵团人实践能力提出的挑战,也是对兵团人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提出的挑战。兵团精神就是兵团人在应对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展示出高昂的精神状态。兵团事业发展到今天,昔日的戈壁荒原已经变成了丰饶的田园,创建了一批批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和农牧团场,兴起了“戈壁明珠”石河子和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等一座座化城镇。但这并不是说自然环境对兵团事业的影响已经不重要了。随着兵团人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自然环境对兵团人提出的新课题,要求兵团精神吸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的内容,继续推动兵团事业发展。
从社会环境上说,新疆民族众多、宗教影响巨大。兵团从成立之时就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同胞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1956年兵团就与37个地方农业社确立了发展计划,引进先进的管理、耕种等技术,使他们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60%,个人收入增加了1倍。兵团先后投资10多亿元,治理了塔里木河、玛纳斯河、奎屯河等十余条主要河流,修建大小水库96座,对兵团和地方发展都有促进作用,被称为“两利工程”。兵团拿出大量资金无偿支援地方,帮助地方修建好条田、好渠道、好道路、好居民点——“五好新农村”,帮助地方脱贫,推进兵地融合共建,形成了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团注重少数民族教育、文化建设,始终把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放在增进民族团结的首位,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改善少数民族的文化条件。这些努力使兵团在新疆迅速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少数民族的热烈拥护,奠定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基础。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按照中央对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新定位新要求,兵团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新途径,丰富了兵团精神的内涵。
三、 不断更新的实践目标引领兵团精神与时俱进
兵团精神是为兵团事业服务的,兵团事业的发展目标就是兵团精神的价值体现。兵团事业是以屯垦戍边为使命的特殊事业,兵团的实践目标包括兵团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目标。实力决定作用,使命目标要以发展目标为基准,这些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去达成。这些阶段性目标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后一个阶段性发展目标既要以前一阶段发展目标为基础,又要高于前一阶段发展目标,体现出不断更新的特点。对兵团事业来说,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呈现出数量日益增长、结构日益合理、内容日益丰富的特点。对兵团屯垦戍边使命的履行来说,不同阶段的目标也体现出要求日益提高、作用日益扩大的特点。当目标确定以后,就需要解决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兵团事业是通过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和发展起来的事业,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兵团必须履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疆、兵团时提出的“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的职责使命。
兵团的前身驻疆人民解放军就把解决军需补给和加快新疆经济的发展、稳定新疆的经济社会局势作为目标,以军人特有的牺牲精神和对奋斗目标的忠诚执着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积极投身于这些实践活动中来,以无比的精神力量、克服了各种困难,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也使得新中国屯垦戍边实践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强烈的精神力量,体现了实践目标同精神力量的互动关系。兵团成立后,兵团事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迅速建立健全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使兵团经济社会实力有了大的提升。与新疆各族人民一同进步,成了兵团新的实践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兵团向沙漠要地、在沙漠周边开展大规模的开荒造田、建设团场城镇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为了克服由于规模扩大、兵团人从单一转业军人变为来自五湖四海、包括各行各业的人们等因素而带来的精神凝聚力和创造力减弱的问题,必须用老一辈人的精神价值教育鼓励新加入兵团的人们,用新的实践目标激励他们的创造活力。在老一代兵团创业者精神力量的感召和兵团精神力量的鼓舞下,兵团人克服各种困难,艰苦创业,在戈壁荒原建设了一片片良田林带、一个个团场企业、一座座城市居民点,建起了兵团事业的大厦。
兵团人以服务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大力支援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兵团人怀着对国家利益的忠诚,积极支援对印自卫反击战、组织“三代”工作队应对“伊塔事件”、建设边境团场,维护了国家最高利益。这些实践有效地实现了当时兵团的发展目标和使命目标,兵团人也在完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展示出新的精神风范,体现出与兵团创业者们精神面貌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精神特点,推动了兵团精神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兵团体制的恢复,面对重新组建起来的体制,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和发展兵团各项事业成为新的实践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兵团提出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的口号,加强了对屯垦戍边使命意识、创业意识和改革意识、发展意识的教育,通过增强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创办了一系列新的事业,推动了兵团事业的发展,也丰富了兵团精神同兵团新的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新的内涵。随着兵团事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疆周边形势的变化,需要兵团综合实力不断壮大、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新疆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以及稳定新疆和巩固边防的模范。围绕这一目标,兵团提出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口号,加强了市场意识、致富意识的培养,使兵团精神的内涵进一步丰富。进入新世纪,兵团提出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处理好“三大关系”(屯垦与维稳戍边、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兵团和地方)、发挥好“三大作用”(“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为努力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兵团提出“用兵团精神建设兵团”,把发挥“三大作用”作为兵团人的核心价值等,使兵团精神的内涵进一步丰富,更好地适应了新的历史时期兵团的实践目标,具有了更加鲜明的与时俱进特色。
四、不断发展的兵团事业推动兵团精神与时俱进
兵团精神是兵团事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凝聚起来的精神成果,兵团事业是兵团精神的实践载体。兵团精神的萌芽、形成、丰富都是在兵团事业发展过程中完成的。兵团事业的存在,形成了兵团人生存发展的活动载体,结成了兵团人联系在一起的物质纽带;兵团人也在推动兵团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出自己的精神追求、精神面貌和精神价值。没有兵团事业作为依托,就难以将兵团人团结到一起,难以形成兵团精神的实践主体,进而使每一个兵团人都有明确和共同指向的精神需求,构成一种精神层面的需求关系,提供了应对兵团实践中各种难题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条件。只有形成了兵团人生存发展的活动载体,才能使兵团人的精神面貌和精神追求有一个现实的落脚点和具体的行动目标,形成具体的实践作用关系,不断推进内涵丰富的屯垦戍边实践;只有每一个兵团人都有明确和共同指向的精神需求,把对兵团事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各种精神因素凝聚成兵团人的共同价值,才能形成对兵团人价值取向和精神面貌比较稳定的社会评价,形成对兵团事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只有把兵团事业作为依托,才能将兵团人凝聚起来的共同价值和共同行为准则转化成为与兵团事业同进步、共繁荣的价值发展趋向,使兵团人的精神价值转变成具有方向性的长期发展过程和主流价值导向。
兵团事业是一项不断发展的事业,这种发展性体现在兵团事业的各个方面,也使依托兵团事业而凝聚形成的兵团精神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兵团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展示了兵团人白手起家、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兵团事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每一步都留下了兵团人开拓进取与时代精神同步发展的足迹,都写下了兵团人那种像“老黄牛”一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而且在兵团人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具特色,非常充分地体现在兵团人屯垦与戍边、建设与发展的创造性活动之中,通过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兵团将几千年贫穷落后的新疆带入祖国发展的行列。
1949年新疆工农业总产值仅7.2亿元(以1980年不变价计),平均每3户农民仅有1 头耕牛,9户农民1辆木轮车。耕作方式粗放、产量低下,粮食总产8.48亿公斤,人均口粮不足200公斤。工业上连铸铁锅、打马掌的铁料都要靠外地运进,轻工业只有寥寥可数的民间作坊,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兵团创业者们以高昂的精神投身于生产建设之中,开展大生产运动,揭开了新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兵团创业者们克服各种困难,在新疆的戈壁荒原上开垦了一片片良田,修建了一座座水库,引进了先进的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建立了现代工业和大型企业,建设了一个个团场城镇,工业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大大增强了新疆的经济实力。1981年兵团恢复后,兵团人继续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既适应市场经济又具有兵团特色的发展方式,推动兵团事业不断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团事业每取得一次大的进步,都伴随着兵团人精神面貌的大变化,都体现了对兵团精神不断继承和发展,都展示了兵团精神与时俱进的品质,都体现出兵团事业同兵团精神日益紧密的联系。当前,兵团人正在努力“用兵团精神建设兵团”,随着兵团人大力弘扬兵团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兵团事业正进入到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不断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兵团精神的载体,兵团事业的发展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必然推动兵团精神的发展进入到最好的时期,让兵团精神不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