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代,也开创了兵团事业发展的新时代。在“文革”十年动乱中,于1975年解散的兵团,也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重现生机。1981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来到新疆调研。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和决策下,兵团得以恢复。兵团事业成为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精神也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随着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发展的不断丰富,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断推进,兵团精神也体现出更加丰富的价值内涵。作为兵团精神的实践载体,兵团事业也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适应市场、科学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的生动实践,通过这些生机勃勃的实践,将新一代职工群众的精神价值凝聚起来。兵团精神在这些生动实践中体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时代特色。
兵团精神 顺应了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段话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评价了改革开放在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深刻指明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支撑,指明了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物质面貌,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这一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覆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物质发展,而且深刻地影响到中国人民的内在精神,使中国人民从此树立了新的理想追求、新的价值准则、新的行为取向、新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全新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兵团事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对“文革”十年动乱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过程中,亲自决策恢复的。因此,兵团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必然要受到改革开放的深刻影响、随着改革开放而不断前进。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作为兵团事业之魂的兵团精神也必然像改革开放中的各项事业一样,展现出新的内涵,体现出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风范。作为中国人民的一部分,作为兵团事业和兵团精神实践主体的兵团人,也必然体现出全体中国人民的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体现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懈怠的精神品质,展现出全新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并在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下,使兵团事业同改革开放中各项事业一样,取得蓬勃发展,使兵团人的面貌和兵团的面貌都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非常鲜明的奋斗目标,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些目标,是我们党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而确立的,是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决定中国命运的一项关键抉择。这一抉择和目标,也充分代表了职工群众的期待和渴望,必将极大地调动职工群众发展兵团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激发职工群众弘扬和实践兵团精神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这些目标,集中精力发展兵团事业、推进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创兵团精神新的发展天地。改革开放开创了兵团事业和兵团精神发展的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要求具有敢闯敢想的创新精神、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改革开放促进了思想解放,增强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思想意识,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以及其他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成为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兵团人以昂扬奋进、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从团场到企业、机关、学校、城市,从农业到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文化、教育和其他各个领域、各项事业,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在兵团不断展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在兵团不断打开,兵团开始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转变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模式。顺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兵团确立了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带领职工群众总结和弘扬兵团精神,继续艰苦奋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兵团事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快车道;2016 年,兵团生产总值达2134.33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自治区比重为22.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76230元,比上年增长7.1%,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军事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职工群众的生活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顺应改革开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兵团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用党中央关于兵团工作的新要求指导屯垦戍边实践,用理论创新推动兵团事业各方面创新,使党的科学理论在兵团得到生机勃勃的创造性实践,并以巨大的实践功效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成为兵团精神的新的内涵,推动兵团事业和兵团精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丰富。
兵团精神 顺应了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自从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我们国家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实现了由国家计划配置为主向市场配置为主的转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了经济活力,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市场经济与兵团精神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兵团精神是为兵团经济发展服务的,是为了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而形成的精神追求;运用市场经济这一手段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这本身就符合兵团精神的要求。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逾越的阶段,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可以有效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统一的。生产力越提高,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越改善,就越接近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因此,兵团精神同市场经济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刚需。市场经济的职业道德规范符合马克思主义信仰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境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对兵团精神内涵的丰富有着重要意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在观念形态上,不仅反映为开拓精神、竞争意识以及效率观念等新的意识形态,而且由于从根本上改变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所有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实体,从而给人们提供了增强主体意识、发挥自我价值的空间。市场经济注重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和商品交易活动的公正性,并且发展了一套成熟的制度和规范,这些对促进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原则有着重要意义,也符合兵团精神调动发挥职工群众主体性的要求。市场经济体制的这些精神力量,在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条件下,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市场经济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对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社会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市场经济在精神领域的积极作用,正是弘扬兵团精神所需要的。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规范、社会公德的提高,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之间具有互相适应、协调配套的特点,职业道德中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不仅是社会公德也是个人品德,同兵团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兵团人对市场经济中职业道德的认同,也必然会扩展为对社会道德的认同和对兵团精神的认同,并且随着人们公德意识的不断增强,升华为道德自觉,使兵团职工群众在遵守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的同时提升遵守社会公德、弘扬文明风尚的自觉性,这将极大地巩固兵团精神的道德基础。
凡事都有两面性,经济发展与道德水平并不完全正相关。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手段,对社会主义建设既有积极作用,也有其盲目性、自发性的消极影响。建设市场经济也带来了社会情况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使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利益关系和就业方式等方面变得多样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变革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价值偏离、信仰迷茫和道德滑坡,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而新价值观仍未深入人心,容易导致人们行为失范、社会失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过程,在借鉴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验的过程中,国内外一些封建迷信、腐朽没落的思潮会在一定范围内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即使在物质生活丰富、科学文化繁荣的条件下,也难免会让有些人陷入精神空虚甚至颓废状态。由于市场经济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商品货币经济,在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在争相发挥自我价值的氛围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又极易向个人利己主义的方向倾斜,诱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的思想,导致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淡漠、利他主义感冷漠、社会公德水平下降,见义勇为、维护公共利益的传统美德褪色,消解集体主义精神,出现信仰的多元化,对于一些党员干部也容易导致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社会弊害,特别是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的时候,更易被各种投机分子所钻营利用,从而助长各种丑恶腐败现象滋生,严重冲击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这一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削弱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书中所说,“由于买和卖的分裂,许多寄生者就有可能钻进生产过程并利用这种分裂来牟利。”面对市场经济可能导致的这些弊害,特别需要弘扬兵团精神,在弘扬兵团精神的过程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引导人们树立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精神追求为主导的价值观,以消除市场经济导致的价值观多元化引起的价值观困惑,使职工群众的人生价值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通过弘扬兵团精神,引导职工群众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兵团事业而奋斗的理想,通过这些崇高的价值追求抵御信念动摇、理想迷失、精神颓废、道德滑坡等现象,筑起抵御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诱惑的强大“ 防火墙”。通过弘扬兵团精神,引导职工群众坚持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应对市场经济导致的深层次的利益调整和众说纷纭的思想流派。通过弘扬兵团精神引导职工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价值实现途径,以保证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兵团事业健康发展服务。
兵团精神 顺应了对外开放的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是一个整体,扩大对外开放既是深化改革必不可少的内容,又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带领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实践,勇敢地对外开放和扩大对外开放,积30多年之努力,取得了重要成果。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就说过:“我们现行的方针政策不会有任何变化,开放政策只会更加开放。不但21世纪如此,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后还会如此,以后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对外开放是新时期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我国成功应对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了平稳过渡,就业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实践充分表明,对外开放越充分,经济越有活力,居民收入和福利的改善越快。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只有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才能够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治久安。对外开放同兵团精神具有一致性。通过对外开放,提高了道德实践主体的自由程度,使得人们得以拓展交往空间、共享文明成果。对个人而言,有利于解除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人们之间更加开放、平等、宽容,自主选择成为道德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增强人们的道德主体性;在共同解决全人类共同难题的过程中能够使道德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人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活跃思想,使人们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去汲取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精髓。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提高了国民素质,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国际意识、进取意识。随着中国日益深入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展示竞争新优势,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使人们通过比较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表现,更进一步增强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我国发展的信心,这些都与弘扬兵团精神所要达到的目标一致。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容易导致一些负面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仅主导着全球的政治经济秩序,而且在思想文化上处于强势地位,这就要求中国必须正确处理好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力弘扬兵团精神等社会主义精神来抵御和消除境外思想文化的不利影响,使对外开放始终体现出积极健康的面貌和发展势头。对外开放中容易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中国经济纳入全球经济发展轨道,使国人在接触国外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其精神文化;国际网络信息无孔不入,西方影视作品全面渗透,各种不同文化同台展演,都将促使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多元化,使人们评价标准分歧、道德观念模糊。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我国固有的道德规范容易受到质疑和削弱,甚至被排斥和否定,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和传统美德逐渐被淡忘。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也会乘虚而入,西方发达国家倚仗经济优势输出文化,把西方价值观强加给我国,导致个人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性解放等社会思潮在中国不断出现。西方国家从上世纪50 年代就极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策略和“全盘西化”的图谋,上世纪50 年代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2000年5月24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美国众议院说,“我们向中国出口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我们真实的价值观。”他们通过文化商品的销售,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输,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有意识地向我国传播各种消解我国核心价值的有害观念,造成一些人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人生信仰多元化、人生目的庸俗化,在价值观方面产生了困惑和矛盾。西方价值观随着中国与西方全方位交往加深,随着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战略的文化渗透,逐渐影响国人的价值选择。由于它具有隐蔽和迷惑性,容易使一些人认同和接受,严重干扰和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开放带来民族和传统认同感的减弱、文化多样性的渐失、东西方文明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等世界性道德危机。东欧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挫折,西方敌对势力借机提出各种理论和思潮来攻击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肆意破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消解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他们以破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目标,极力贩卖“西方民主”,他们不谈西方国家多党制的积弊,不谈腐败的全球性特点,攻击我国为“极权国家”,胡说什么腐败现象是“中共一党专政的结果”,极力破坏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面对这种情况,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加强兵团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才能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借对外开放之机对我国进行的意识形态领域渗透颠覆,抵御和平演变和“西化”“分化”的图谋。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矛盾多发和凸显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如果举措得当,就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社会的平衡进步;否则,就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减缓、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和长期动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快速变革迅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正面的、积极的情况我们要顺应它、促进它;反面的、消极的情况我们要克服它、消除它。面对这种情况,要求我们大力弘扬开拓进取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趋利避害、争取主动、摆脱被动,充分重视和正确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产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兵团事业是在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兵团精神就是兵团人在60多年中适应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精神成果,为了推动兵团持续健康绿色发展,迫切需要我们继承弘扬兵团精神,总结兵团人在长期同自然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丰富经验,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需要处理好外部关系、营造适宜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当前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维护和平、加强合作的力量在增长。但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且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不断、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等,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兵团精神就是兵团人在应对境内外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破坏、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维护祖国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过程中凝聚形成的精神成果,面对当今世界形势中存在的危害,需要我们弘扬兵团精神,有效应对境内外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集中力量、凝聚人心,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