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正确认识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促进其转型升级,对于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较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占据主体地位,有些事关百姓衣食住行等民生刚需,有些还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传统产业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将继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第一,传统产业对稳就业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助力稳岗扩岗。传统产业不仅在吸纳非熟练劳动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且在传统产业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也会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一方面,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对城镇化进程中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强大的吸纳能力,能够创造大量城镇就业岗位,为低技能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发挥就业“稳定器”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加速渗透及平台经济的广泛兴起,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空间组织方式发生改变,也会催生技能密集型等高质量就业岗位和更为灵活的就业方式,为中高技术人才和技能复合型人才提供重要的就业渠道。即使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传统产业仍然具有稳岗扩岗的巨大潜能,能够通过技术改造为高质量就业提供新思路。
第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较大空间,能够助力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从需求端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水平不断升级,不同收入群体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对传统产品质量、功能及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从供给端来看,传统产业在高品质产品设计、工艺水平和品牌运营环节上与国际领先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尚无法满足国内中高端市场个性化、细分化、差异化、定制化的要求。传统产业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厂商可以依靠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改进,引入柔性制造系统来提升生产运行效率,应对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与环境保护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此外,我国传统产业还能够通过设计能力、产品质量控制与劳动者技能提升及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等逐渐实现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第三,传统产业可以为新兴产业与技术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之间不是割裂对立的,而是互为支撑的。一方面,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能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提供多维应用场景,进而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传统产业在制造加工设备、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等方面提供重要保障,这对传统产业的精密制造能力和精益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需求创造角度看,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为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先进技术创新提供了应用场景,有助于提升关键原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从供给保障角度看,我国传统产业在零部件加工精度、制造装配工艺水平、关键材料的质量等方面的瓶颈突破和稳定保障,能够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制造和加工能力的支撑。
第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维护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尽管我国传统产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但产业体量大和产业链完整的优势依然存在。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够防止出现“脱实向虚”、产业空心化等问题,而且有助于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保持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迈进的过程中,通过巩固扩大我国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是维护我国产业安全乃至国民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总之,伴随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要着眼于产业自身的改造升级,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基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融合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