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披露“侧卧式”干部的种种表现,揭示了这类干部见风使舵、见机行事、规避风险、趋利避害等形象特征。“侧卧式”干部一味围着领导转而疏远群众,如同墙头草,两边倒,破坏了干事创业生态、阻碍了事业发展,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和警惕。
与饱受诟病的“躺平式”干部不同,“侧卧式”干部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他们平常多在看热闹、当看客,一旦闻到“油香味”,就“站”出来争抢;碰到无名无利的事或场合,则退避三舍、销声匿迹、不见人影,在领导前后判若两人,台上台下全靠演技,看似尽力办事,实则作秀演戏,以装聋作哑、装疯卖傻来掩盖事实、躲事避责,如此谋人不谋事的“侧卧式”干部,既不能办成事,还会败坏社会风气、贻误党的事业,必须仔细甄别,果断予以整治。
深入分析,“侧卧式”干部之所以存在,离不开其生存的土壤。从主观上讲,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搞个人“可视范围”内的检查指导,把“可视范围”当成掌握情况、识别干部的“窗口”,热衷于被吹捧,满足于做表面文章,而忽视对人和事的深层次考察;从客观上看,一些地方奖优罚劣和容错纠错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实干实绩导向还未完全树立,影响着干事创业的整体氛围。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一些精于演戏的“侧卧式”干部便开始出现。
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伟大的事业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不是投机钻营钻出来的,更不是靠演戏作秀演出来的。任何见风使舵、见机行事、投机取巧的行为,只会“侵蚀”干部的实干动力,迟滞干事创业的工作进程。可以说,“侧卧式”干部,“侧”的是责任使命,“卧”的是担当作为,缺少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真抓实干的精神和敢闯敢试、敢作敢为的硬气,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让“侧卧式”干部没有舞台,要健全完善干部考察评价机制。采取实地调研、个别谈话、一线访谈等方式识别干部,多渠道“听”干部的工作实绩、群众口碑、担当作为等情况,多维度“看”干部在一线的工作状态、一贯表现等情况。要拓展干部识别“广角”,形成凭实干实绩评价使用干部的生态,让专门在领导“可视范围”做事的投机钻营者没有市场。要强化结果运用机制,对于被识别出来的“侧卧式”干部,坚决不予使用,并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理,彻底铲除“侧卧式”干部的生存空间,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让“侧卧式”干部没有舞台,要用好激励处罚机制,将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和有作为、会作为、能作为、敢作为等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位子、干成事的有奖励,以正向激励、反向鞭策来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健全用好容错纠错机制,既要为实干担当者撑腰鼓劲,让干部打消顾虑轻装上阵,也要强化追责问责力度,不让违纪违法者逃避责任,不让“侧卧式”干部“钻空子”、找借口,规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