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人

秦桦:“让更多人看见北屯的美”

来源:兵团日报 日期:2025-05-13

  百湖之城喜迎白鹈鹕(资料图片)。秦桦 摄

  5月7日,秦桦在电脑前整理近期拍摄的图片。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摄

  5月6日清晨6时,十师北屯市南湖的雾气还未完全消散,十师北屯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秦桦已经和影友们架好了设备。他半跪在潮湿的泥地上,迷彩伪装网覆盖的三脚架稳稳托着600毫米长焦镜头,正对芦苇丛中跳动的身影。“快!野鸭要起飞了!”他压低声音提醒身旁的同伴,食指悬在快门键上方。晨光穿透云层的刹那,成群的候鸟掠过湖面,秦桦迅速构图,在“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中,将翅膀划破水面的晶莹水珠定格成永恒。

  作为兵团摄影家协会会员,秦桦以镜头为笔,在祖国西北之北的广袤大地上,记录着大自然的灵动与壮美。

  1983年,秦桦在部队当兵时,参加了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学习,第一次接触到摄影的那一刻,他就被这门艺术深深吸引。培训班的学习,让他对摄影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对摄影知识的渴望,促使他经常购买相关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当我第一次按下快门,看着相机里定格的画面,我就知道,我找到了一生的热爱。”秦桦回忆起初次接触摄影时,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

  2006年,在十师北屯市工作的秦桦,被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震撼——湿地里候鸟翔集,芦苇荡随风起伏,俨然是鸟类的天堂,他果断投入1.3万元购置了专业设备。自此,每到周末,他都会驾车穿梭在十师北屯市的山水之间,寻找鸟类的踪迹。“这里的每一只鸟,都是生态的精灵。我想让更多人看见北屯的美,守护这片自然馈赠。”秦桦如是说。

  为了拍摄到鸟类精彩的瞬间,秦桦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单日驱车最远可达400多公里,只为寻找最佳拍摄地点。有时候,为了等待一个完美的拍摄时机,他需要在野外蹲守数小时甚至一整天。蚊虫叮咬、风吹日晒,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挡他对摄影的热情。截至目前,他所拍摄的鸟种类已达40多种,每一张照片背后,都凝聚着他的汗水与坚持。

  “拍摄鸟类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有时候等待好几天,就为了那几秒钟的精彩瞬间,但当我拍到满意的作品时,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秦桦感慨地说。

  2021年4月,退休后的秦桦当选十师北屯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这一身份的转变,让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积极带领协会会员深入团场采风,组织专业培训课程,策划摄影大赛,致力于提高十师摄影爱好者的创作水平,推动当地摄影事业的发展。“一个人的热爱有限,一群人的热爱才能汇聚成河。我希望更多人拿起相机,记录生活的美好。”秦桦说。

  在摄影艺术的道路上,秦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作品多次在各类摄影比赛中获奖,其中,2017年摄影作品《晨曲》获中国国家地理和鸟网举办的“自然影像大赛”优秀奖;202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举办的“让鸟儿自由飞翔”鸟类摄影作品比赛中,他创作的摄影作品表现卓越,斩获二等奖1项、优秀奖2项;2023年,摄影作品《精选种子》入选第16届兵团摄影艺术作品展;2024年,摄影作品《百湖之城喜迎白鹈鹕》入选“新时代·新兵团”主题摄影优秀作品展。这些荣誉,是对他摄影艺术的肯定,也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多年来,秦桦在摄影器材上的投入已达10多万元,相机、镜头以及无人机等设备一应俱全。不仅如此,为了拍摄,他曾一个月光油费就花费了4000多元。这些数字,是他丈量梦想的刻度。“摄影于我,是生命的烙印。只要镜头还能对准远方,我就永远在追逐光影的路上。”秦桦坚定地说。

  如今,秦桦依然奔波在摄影的道路上。他用镜头记录着十师北屯市的变迁,用影像传递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责任编辑:周沄璐 刘芳

精彩报道